2009年1月31日星期六

09的新年

题目定为新年,这是我对新年的感触。虽然不算新奇,但要写好也不算易事。

新年过了没几天,还没从新年的状态中走出来,就要开工了,感觉有点不知所措。

小时候,我都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放假,不用上学,而且可以趁靠近假期时,把功课快快做完,帮忙伯母制作她拿手的黄梨饼,并且吃到新鲜出炉的饼干,比什么都珍贵。除了尽情享受美食之余,当然红包和团圆饭是少不了的,一家人聚集一起吃一顿饭,温馨得让人感动。因此,也让我非常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稍微长大一点时,看到班上某个漂亮的女同学,我更喜欢过年。因为藉着新年,我可以送给她贺卡,可以在卡内写上满满的祝福语,虽然她不回应,但我丝毫没有感到被拒绝。此外,我还可以借此机会和她分享在新年期间遇到的事。也不知她是不是专心地听我娓娓道来,但只要可以把那时间拉长一点,就心满意足了。

这样的状态维持到了中学毕业后,新纪元学院毕业后,前往南京师范大学念书时。

我不曾在南京度过新年。当时,年少的我正当学校春节假日,便买了一张火车票,收拾行囊,一个人坐了36个小时前往吉林长春,然后,学长和我两个人就在长春度过寒冷的新年。尽管外头是皑皑白雪,寒风向我们吹袭,但我们依旧度过很温暖的新年,因为好多中国朋友从手机短信传来了温暖的祝福。这次的新年,我也体会到什么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我想,这会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可能我有一天会失忆 / 遗忘了很多件事情,但这事情是我毕生难以忘怀的。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然后,每天日复一日地工作。让我忘了新年的存在,反而让我加深了对新年的印象。的确,没有几斤两银子,真的不像过年。试想想,新年,没有新装、没有美食佳肴,算得上是新年吗?所以,没有钱的新年可以说是辛年。(辛苦的一年啊)所以,每个人都拼了老命赚那几斤两的银子,现在更是经济不景气,可能会有人更加拼命地赚钱,只是希望不要把老命典当给了魔鬼,那可就不上算了。

今年的新年,会是新的一年,还是更加辛苦的一年,天晓得?但我知道,今年的新年,让我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还有人敢写华教人物吗:回应廖文辉师

日前,先生的〈华教人物该如何写〉一文刊登于《东方日报•名家》栏目中,学生仔细阅读之后,心中不免有些疑问:“新纪元学院事件之后,还有人敢写华教人物吗?”

  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虑,并非杞人忧天。尊孔独中校长吴建成先生因为说了一句让所谓的“华教最高领导人”耳鸣发作的话,结果被该华教人物告以诽谤罪,并且索偿4400万令吉。当一名作者在描述该位华教人物时,若因行文中不慎震怒了该位领导,索偿的金额恐怕便不止4400万吧?

  依个人浅见,现今华教人物还是留待那些“文史工作者”来写好了。这是因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长年相濡以沫,下手铸造出来的领袖形象应当比较“客观”与“真实”。如此一来,既可让“文史工作者”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之际糊口维生,又不会旁衍出一系列法律诉讼……可谓一举n得。

  有人真的非得写华教人物不可的话,窃以为就不必再为他们歌功颂德了;倘若继续给那些华教人物加油加酱,满纸空言,想必只会助长彼等需索无度的虚荣心而已。结果,不幸的,同室操戈,一直虎视眈眈、且企图把华文教育消灭掉的人士,根本无须出手,就达到其“最终目的”了,近两个世纪的华文教育就这样彻底崩溃了。

  近日闲来无事,成天老爱发白日梦。忽一日,有一灵感涌上心头,或许可以写一部马来西亚版《无间道》的剧本,还可以随心所欲乱改剧本,只要在故事开头加上一行字:“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就用不着担心会惹上官司了!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从新纪元学院现象谈华教问题


近几个月来,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和新纪元院长柯嘉逊博士都成为了各大华文报章上的争相报导的人物。其火热程度,绝不亚于安华的916变天的新闻。这是因为他们的新闻除了正常报导外,读者专栏栏目上所谓的评论人,为了拥护各自的对象,而展开一场火辣辣的笔战。从较早前“质疑叶博士学历”的文章,然后到最近有评论人“怀疑有人用“家长”观念出来压人”的文章。这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文章,在我看来,除了心寒之外,我很想问一问大家:“华教当前面对的问题,只能沦落到靠打笔战,互相谩骂来解决吗?”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至今,领导人一言堂、令伯式的作风,一代传一代。不知道这是不是华教的优良文化传统?只要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下属,便设法把他赶出局,不管他曾经有过怎么样的贡献,只要他不“听话”,便可下逐客令。反正令伯有钱,不愁请不到一个“听话”、“乖乖”的下属。 君不见,2000年发生于吉隆坡尊孔独中董事会与曹南彧校长的风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发生在新纪元学院身上,也只是换了地点而已,没什么大差别。

打笔战更是家常便饭,骂架输了,便在各大报章的评论栏目建立他们的“战场”,各施其法,观点不同还不要紧,竟然怀疑到人格层面上来。这些文章,仗着自己本身是稍有名气的时评人,版面大,字数多,可是却没什么内容,看了还真浪费时间。新纪元学院作为华教的高等学府,发生这次的风波,我身为新纪元的校友,都感到蒙羞。

这一连串的事,让我想起李敖先生在2005921日在北京大学时的演讲时,他对北洋军阀的赞扬。他说当年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了办好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不惜把校长的位置给一个政治势力敌对的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当时是国民党党员)这才谱写了北大传奇。正因为当时黎元洪具有这种度量、识人才惜人才的作风,使到当时的北大出现了一批像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的人才。

北京大学能够有如此成就,并不只是因为蔡元培本身的功劳而已,还有黎元洪总统宽宏的度量以及重视人才培育的精神。新纪元学院,作为马来西亚民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它究竟是迈向世界大学的独立精神,还是像国立学府看齐,在于领导人本身的度量。最后,让我以《史记谏逐客书》中的名句与大家共勉:“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